
电信网络运营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排名前10的证券公司,英伟达与全球运营商正试图用AI代理重塑这一格局,而中国的云网自智已悄然迈入L4级高阶阶段。

英伟达正将“代理式AI”深度植入电信网络架构,推动网络从“执行命令”走向“自主决策”。
在GTC巴黎大会上,NVIDIA发布了首个针对电信网络配置的AI Blueprint。这并非简单的功能更新,而是一套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可定制AI工作流参考架构。
该蓝图的核心是基于电信网络数据专门训练的定制化大语言模型,它能够理解实时网络事件、预测故障并自动化解决。
国际视角:英伟达的赋能者路线英伟达推出的AI Blueprint,其核心是让网络从被动执行命令,转向主动感知、分析并解决问题。
去年,电信公司的资本支出近295亿美元,运营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大量成本消耗在繁琐的人工操作流程上。
动态AI驱动,从“遵循规则”到“理解意图”传统的网络配置依赖人工干预或硬性规则,这种方法适应性有限,在动态网络条件下往往效率低下。
根本性变革:NVIDIAAIBlueprint推动了电信运营从依赖基于规则的静态系统,向基于动态AI驱动的自动化运营模式的转型。智能决策:基于电信网络数据专门训练的定制化大语言模型(LLM),能够理解实时网络事件、预测故障并自动完成优化。这就像是给网络装上了“大脑”,使其能够自主平衡网络速度与干扰、节能与利用率等复杂权衡,无需人工干预。
行业落地,从概念验证到全球部署这一技术已不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挪威的Telenor集团已成为首家将电信网络配置AI Blueprint集成到其解决方案中的电信公司,用于部署智能自主网络。
TT DATA则利用NVIDIA技术实现网络警报管理的自动化,通过闭环工单系统,完成故障排除、异常检测和问题解决。
而塔塔咨询的代理式AI解决方案,通过消除高强度人工劳动和管理开销,将运营效率提升了高达40%。
国内实践:运营商的垂直深耕路线中国运营商采取了与英伟达“由外向内”赋能不同的路径,更专注于“由内向外”的垂直深耕。
中国移动:多智能体协同的示范区模式中国移动选择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技术,在复杂网络场景中实现多个AI智能体的分工协作与共同决策。
场景突破:河南移动与华为联合发布无线高阶自智网络示范区,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将网络运维推向L4级高阶自智。数字工程师:推出业界首批无线网络数字工程师,作为无线现场维护工程师的数字助手。这相当于在运维中心组建了一支AI特种部队,每个智能体负责不同领域,又能协同作战,解决单智能体无法应对的复杂运维问题。
中国电信:云网融合与AI内生中国电信的特色在于其“云网融合”战略背景,其自智网络建设强调将AI深度嵌入到云网运营的生产流程中。
大模型驱动:发布星辰网络大模型2.0,打造AI助手并嵌入生产操作流程,加速云网运营自智进程。智能泛在云:创新提出“智能泛在云”架构,实现从集中走向泛在,从堆叠走向智能的转变。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吴杰指出,该架构突破了云网分治的局限,为AI、低空经济等新兴场景提供无处不在、高效智能的云计算服务。
中国联通:架构化与体系化推进中国联通采取了更加体系化的方法,是三大运营商中最早发布自智网络白皮书的企业。
四零四自愿景:提出“业务开通零等待、业务体验零故障、业务服务零接触、业务安全零风险”的用户体验目标。智能体为中心:构建以智能体为中心的全新L4技术架构,驱动交互模式、应用形态和开发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中国联通在2025年提出了清晰的L4自智目标:实现“无人化极简运维”,达到“三个一”极速处置:1秒感知、1分钟分析、1刻钟执行。
双轨并行:全球云网自智演进路线对比国内外云网自智的发展路径,反映了不同的产业基础与战略考量。
技术内核:组件化与全栈式的路径差异
英伟达路径的核心是开放的软件栈,提供的是构建解决方案的核心组件,而非完整的解决方案。
国内运营商则更倾向于全栈自研。中国联通发布的“元景”网络大模型2.0,参数规模达千亿级,并在其上构建了15个专业智能体。
生态策略:水平整合与垂直深耕英伟达致力于构建跨行业的AI生态,联合了CrowdStrike、NTT DATA等多领域伙伴。
国内运营商则更注重垂直领域的深度协作。中国移动与华为的合作就是典型例子,双方共同打造全场景自智网络样板间。
未来网络:云网自智将走向何方云网自智并非只是运营商的技术竞赛,它将深刻改变每个人的数字生活体验。
从单域智能到全域协同当前云网自智主要集中在特定场景的单点智能,如故障定位、节能优化等。
未来,不同智能体之间的协同将成为重点。中国联通提出的 “多智能体协同”技术,正是为了实现跨域、跨层的协同决策与动态优化。
智能体规模:从万级到亿级的跨越在智能体通信网络(ACN)方面,中国联通联合16家国际伙伴发布ACN白皮书,推动智能体与网络的“双向奔赴”,目标2027年支持亿级智能体终端接入。
这意味着未来网络将不再是被动管道,而是能够主动感知、推理和行动的智能基础设施。
对普通用户的无形提升对普通用户而言,云网自智带来的变化将体现在三个方面:
网络体验更智能:用户投诉处理将从“小时级”降至“分钟级”。中国联通通过AI智能体,将故障定位准确率提升至99%,工单处理效率提高66%。服务获取更便捷:中国联通的“四零”愿景中的“业务开通零等待”和“业务服务零接触”,意味着未来用户办理业务几乎无需人工干预。数字生活更安全:基于AI的实时防御体系能够有效应对机器速度的网络攻击。英伟达与安全公司的合作将检测到响应的时间窗口大幅缩短,提升了个人的数字安全水平。云网自智的本质是将复杂性留给自己,将简单性交给用户。当网络真正实现高度自智,用户甚至不会感知到它的存在——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唯有在它“缺席”时才会察觉其珍贵。
深夜的运维中心依然灯火通明,但工程师们的角色已从紧急故障的“消防员”,转变为AI智能体的“教练”与“导师”。这正是技术革命最理想的姿态——AI并非替代人类,而是让我们专注于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本文由 @耶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排名前10的证券公司,基于CC0协议
金囤在线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