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北区都昌路3号的老西装厂园区里,就有这么一处特别的所在:曾为厂区输送热量、运转半生的锅炉房,如今洗去工业尘埃公司配资炒股,变身为飘着麦香与茶香的面包店——THE LOOOM。
斑驳墙面仍印着岁月的纹路,纵横的黄色管道依旧盘踞天花板,只是此刻,它们不再伴随锅炉轰鸣,而是静静见证着刚出炉的酸面包冒起热气,吧台后的玻璃罐里,自酿康普茶的气泡细密升腾。
老建筑的新生与发酵风味的碰撞,让一段关于热爱与坚守的故事,在这里缓缓铺展~

故事的开端,藏着几分探亲途中的意外之喜。几位在上海深耕设计与餐饮领域的朋友,探亲途中路过老西装厂园区,意外撞见“老熟人”——原来在上海很知名的咖啡店主理人,在这里落脚。这份惊喜,让他们瞬间对这片老园区生出了浓厚兴趣。

走进园区探访,老锅炉房高挑的空间、自带肌理的工业质感瞬间击中了众人。
彼时,有人在上海做设计,有人专注于餐饮甜品领域。但是大家对空间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共同的审美与对 “老物新生” 的向往,让他们一拍即合:租下旁侧闲置的锅炉房,开一家有温度的面包店!优势互补的几人,就这样定下了与老锅炉房的“契约”。


改造的过程,是一场与旧时光的对话。团队最初想完整保留锅炉房里原有的烧锅炉设备,可设备体积过大,会阻碍吧台的搭建,最终只能遗憾放弃。但他们没有彻底抹去老厂房的印记 —— 那些纵横交错的黄色管道被完整保留,墙面仅做了加固处理,刻意留存下斑驳的肌理,“就是想让大家一进来,就能感受到老厂房的味道”。


9月中旬试营业,10月1号正式开业,至此,老锅炉房便以全新的姿态,重新融入了城市的烟火气。

走进THE LOOOM,玻璃柜里近20种面包总能第一时间抓住目光:从无糖无油的酸面包到馅料饱满的软欧包,从蒜香四溢的法棍到乳酪十足的杏子棒,每一款都泛着刚出炉的光泽。


而它们的共同秘密,是那用青岛原浆啤酒“养”出来的独家酵种。

“我们不用水,每天用最新鲜的青啤原浆养酵种。”主理人语气中带着自豪,虽然天然酵种在烘焙界并不罕见,但用本地原浆啤酒培养的却屈指可数。经过发酵,面团自然释放出独特的酒香与麦香,成为这家店最鲜明的味觉印记。



在主打健康概念的酸面包之外,团队也融入了本地化创意:蒜香法棍咸香诱人,甜口法棍则裹入自制奶酪与果馅;而用料扎实的杏子乳酪棒,因选用Kiri奶酪、铁塔奶油与总统黄油,一跃成为爆款。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面包均为当日现烤,绝无隔夜产品。



必尝的酸面包,堪称酵种的“最佳舞台”!只用面粉、水、盐,3天以上慢发酵,酸味柔和如熟成果香,肠胃弱的朋友也能放心炫。
蓝莓酸面包:酵种甜润中和酸度,咬开全是爆汁果香;
红酒无花果酸面包:原浆酒香裹着果干醇厚,层次多到像在吃“风味盲盒”!



不同于很多面包店主打咖啡的模式,这家店在饮品上有着自己的坚持 ——不与专业咖啡馆 “抢生意”,而是专注于打造与面包 “气质相符” 的特色饮品。
“隔壁BUFF咖啡馆已经很专业了,我们会主动建议想喝咖啡的客人去那儿买,再带回店里配面包。”这份坦诚,反而赢得了客人的信任与好感。


而店里真正的饮品特色,是自养发酵的康普茶。在吧台上方,几排透明玻璃罐整齐排列,里面装着正在发酵的康普茶,茶色透亮,还能看到细小的气泡不断冒出。“康普茶是用红茶菌发酵的,和我们的面包发酵理念不谋而合 —— 都是通过自然发酵,保留食材本身的营养和风味。” 主理人介绍道,酸甜带气泡,解腻又含益生菌,配酸面包一口封神,不少人专门来打包带走!


店里的简餐,同样围绕 “面包” 做文章 —— 用酸面包做三明治基底,搭配新鲜的蔬菜、肉类和自制酱料,打造出独特的风味组合。“就是想让大家知道面包吃法多样。”



点一份简餐、一块面包、一杯康普茶,就能在这里度过一段惬意的时光。

如今,这家老厂房改造的面包店,已成为食客的 “宝藏去处”。

没有刻意营销,却因老建筑的底蕴、新鲜的风味攒下口碑。
“没想做商业化大店,只想让老空间继续活着,把好味道分享出去。”


有人爱这里的面包,说“能吃出面粉本身的香”;有人爱这里的氛围,说“坐在老管道下吃面包,像在和过去对话”;更多人爱的,是团队对老建筑的尊重,对风味的坚守。

金囤在线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